在被并入IBM之前,SoftLayer公司最大的欠缺在于用户数量有限,不足以通过规模经济带来较为低廉的设备与基础设施支出。没错,该公司目前已经拥有21000家客户,但他们的内部运营体系还不足以稳定维持用户群体。
在加入IBM之后,我们怀疑SoftLayer仍然无法摆脱这一局限。目前IBM只将其视为一套IT设备资产组合,而且根据蓝色巨人发布的收购官方声明,SoftLayer的软件与硬件很可能被逐渐划归IBM业务系统。
SoftLayer可能会被整合到IBM的SmartCloud当中,我们认为其服务将作为IBM全球基础服务与智能城市部门的组成部分并得到大力宣传。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IBM有计划将所有系统针对SoftLayer进行标准化调整(反之亦然),在云计算领域,这才是最重要的。除非我们能获得真正的规模化运营基础(详见上图对比),否则很难想象IBM有能力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实现低成本运作。
这倒不是说我们没办法利用一定程度的扩展性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托管方案,同时也赚取自己应得的利润。只不过在有限的规模之下,我们似乎不可能像Amazon那样成为Netflix这类资源占用大户的依附之地。
尽管IBM公司已经建立起“云服务部门”,而且该业务团队也确实有能力提供与IBM软件良好协作的计算及存储业务。但我们仍然无法相信其实际表现能像谷歌那样为客户带来按分钟计费的超级计算资源、像Amazon那样足以替代IT供应商的廉价软件服务生态系统或者像微软Azure与Windows Server那样对软件部署提供广泛支持。
SoftLayer的加入让IBM的战争基金中又多了一笔筹码,但除非蓝色巨人能将这部分IT设备以标准化方式转化为通用资源,否则IBM公司几乎不可能借此跻身主流公共云市场。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大家已经向华尔街放出2015年之前拿下70亿云营收的豪言,而且有能力买下拥有21000家“云”客户的公司,您又会怎么做?